
《絲路花雨》中,著名的"反彈琵琶"舞姿1979年5月23日,《絲路花雨》劇正式立于舞臺,絲路花雨并于同年10月1日為慶祝建國30周年,赴北京演出28場,獲得文化部頒發的"創作一等獎"和"演出一等獎"。11月1日在人民大會堂演出專場文藝晚會,受到在京各級領導的贊許。之后的11月至12月在廣州演出30場,并與廣州太平洋音像公司錄制了《絲路花雨》選曲盒式磁帶。
1979年底應新華社香港分社和聯藝公司的邀請,赴香港商業演出15場,引起海內外極大反響,稱其為"此舞只應天上有,人間難得看幾回"。
1980年《絲路花雨》在全國各地巡演193場,在中國文藝界刮起一股強勁的敦煌藝術旋風,繼而在世界范圍內引起強烈反響。
《絲路花雨》中的大量舞蹈動作、造型的靈感都是來源于敦煌莫高窟壁畫,著名的“反彈琵琶”舞姿就取材于敦煌莫高窟第112窟——“反彈琵琶伎樂天”!斑@被認為是敦煌舞的代表,女主角英娘獨特的舞姿將舞蹈的優雅嫵媚表現到極致!
新編《絲路花雨》更注重歷史真實,氣勢恢宏的精美布景、風格迥異的舞蹈服裝,讓觀眾在聲、光、影的完美結合中,更強烈地感受敦煌文化的恢宏。
《絲路花雨》劇照1981年6月《絲路花雨》劇應外國友人邀請,赴朝鮮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文化交流,演出23場,并受到各地群眾的熱烈歡迎。1982年3月由西安電影制片廠拍攝了《絲路花雨》彩色銀幕藝術片。同年,《絲路花雨》榮登世界第一大劇院--米蘭斯卡拉大劇院,成為亞洲進入世界藝術殿堂的演出團體,并由此拉開了中國藝術表演團體出訪各國開展文化交流的序幕。1994年《絲路花雨》劇榮獲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作品"金像獎"。 1999年《財富》全球論壇·上海年會上,《絲路花雨》作為一臺節目,做了祝賀演出。
《絲路花雨》自1979年首演至今,共演出1500余場,觀眾達310多萬人次。2004年10月,《絲路花雨》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定為"中國舞劇之最"。